新春走基层|常德日报:农闲季节人不闲
(常德日报记者 罗远文 罗朝阳 通讯员 刘卫平)近日,记者走进西湖管理区湖南正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看到了一番景象,芦笋根根挺拔、嫩绿喜人;秧苗吐绿含英、生机勃勃。
大棚外,整齐排列的灌溉设备格外醒目。西湖管理区裕民村乡村振兴工作组副组长万国卿介绍道:“我们帮助正航农业引进安装了西湖管理区首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在梨子和芦笋的生育期管护上实现了智能化。”
该系统是高效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可用手机实现远程操作,定时、定量按照作物需求进行滴灌,让养分直达根系,促进作物吸收,既能提高灌溉效率,还能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正航农业成为了省农科院和省蔬研所的芦笋试验基地。有了科技加持,加上引进耐寒、耐热等新品种,正航农业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芦笋上市。2020年,芦笋产值160万元。
芦笋产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性产业,可以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即使是农闲时节,当天基地上仍有20余人务工。49岁的苏婉莲正在基地清除地膜,她说:“干一天活有110元收入,一年可赚取2万多元。”去年,正航农业为当地提供2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薪高者像周建平可达5万元。
如今,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潮流,西湖管理区正持续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冬闲”正变为“冬忙”。
推开育苗大棚的大门,工人们正在给装好基质的穴盘播种,忙得不亦乐乎。正航农业负责人周继新指着地上的地热装置说:“控温对育苗至关重要,有了它,可保持大棚恒温,实现精细化管理。”除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提供蔬菜育苗服务外,正航农业还接受娄底、益阳等地的订单。“公司去年完成蔬菜育苗订单800多万株,产值近400万元。”周继新骄傲地说。
现在正是大棚育苗的黄金时段,加上新建大棚、整合土地等事情,周继新笑言:“春节期间都闲不下来,不过这也说明农业越来越有奔头了。”
设施农业厚植农村发展沃土
近日,记者前往新春走基层的一个点——湖南正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择正航农业,理由很简单:在高新技术设施农业中,感受绿色生机,期盼丰收的喜悦。
过去,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农业科技支撑,设施农业异军突起,农业生产方式悄然改变,广种薄收的历史一去不返。
近年来,西湖管理区坚持科技兴农,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去年,正航农业投入240多万元建大棚、加工车间、冷库,购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等设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了育苗800多万株,产辣椒6万公斤、芦笋10.5万公斤,创产值600多万元的亮眼成绩。
随着中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设施农业劳动强度低、受季节天气影响小、低耗能高产出等优势将不断显现,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