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激活“人才引擎”,驱动湖南教育由“大”到“强”
近日,全省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三湘大地,为湖南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近年来,湖南教育发展可圈可点。教育总规模在全国排第7位,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前存在的大班额难题也有了改善,芙蓉学校等教育民生实事项目纷纷落地,让更多孩子有了好学校上。高校表现同样很亮眼,诞生了超级计算机等世界领先的成果,技术成交额大幅增加。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双减”等措施让大家很满意。湖南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激活“人才引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
湖南教育的“大”体现在何处?一方面,教育规模很大,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给许多孩子创造了上学的机会;另一方面,入学率高,不管是城里娃还是农村娃,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了,保障了公平。“大班额”现象的有效化解,芙蓉学校等项目的落地生效让大家接受教育更均衡,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给湖南发展打基础。
然而,“大”并非终点,而是迈向“强”的起点。湖南教育的“强”,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它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升。我们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这才是时代赋予湖南教育的新任务。
教育强省,关键在人才。用人才之力,谱写湖南教育从“大”到“强”的精彩故事,应进一步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尤其是重点学科和前沿领域;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人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用优厚待遇和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湖南从事教育工作,带来新观念和新方法。
同样,人才离不开成长平台。对于基础教育,应鼓励优秀教师搞研究,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助力专业成长。在高等教育方面,应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团队,营造好科研氛围,帮助科研人才冲击科研高峰。人才成长也离不开好的激励制度。设立教育人才培养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倾斜优待,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以人才之力书写湖南教育壮丽新篇章,是时代使命。让我们携手齐心,培养更多人才,让湖南教育大放异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